发布于 ,更新于 

再谈我自己——糟糕的性格与敏感的心理

在前两篇《年中总结》《关于我的一些近况,以及未来的路》里,我已写了一些生活碎片、现今的状况、以及对未来的挣扎和希望。但那终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,支撑着这一切的,是更深层的东西——性格和心理。

而这次,我想剖开前两篇的表层自述,来谈我难以摆脱的部分——糟糕的性格,和敏感的心理。

糟糕的性格

是的,因为糟糕的性格,我已经一次次被一些朋友们列为不可靠对象,接连着的,便是以他们为主体的群组的拒绝加入。曾有一位朋友对我直言—— 地雷、对话无意义且嘈杂。

事实确实如此。从高中到现在,我习惯把朋友当作情绪的垃圾桶,话语冗杂、情绪化,一触即炸。结果是冷处理、疏远,直到彻底失联。

在一年前的一段情感同样如此,我将对方当做情绪垃圾桶,对话无意义且嘈杂,过于情绪化,将对方逼入同样的冷处理,最后只能由我亲自结束这段关系——名义上的和平,实际上的性格失败。而在这段关系后,我开始害怕任何新的关系,哪怕机会近在眼前,我也会在迈出关键一步之前退缩,因为我无法再次承受同样的结局。

敏感的心理

直到现在,我的心理仍然十分敏感。虽然已经勉强放下了抗抑郁药物,但是仍未摆脱那根深蒂固的脆弱和过度反应。别人的一句话,亦或是沉默,只要被我脑补为那个“最坏的结局”,心就如同刀割一般痛。

这种多疑而敏感的心理贯穿了整个休学的时期。今年的2月份,我前往漯河,和两位朋友会面。前往漯河的一个商场时,我向其中一位朋友抱怨“早知道不带这个包了,跟个累赘一样,惦着碍事。”也许是对方误解了意思,理解成了要让他帮忙拿我的包,随后便向我说:“自己拿着。”而当时我尚处于服用抗抑郁药的阶段,恰巧那天我并未按时服药,且因为一些缘由,这句话便被我理解为了那个所谓的“最坏的结局”:被讨厌。

于是,在他们一起前往商场内部的机厅时,已经失控的我,便独自一人前往机厅旁的阳台。坐了一会儿,感觉稍微好转后,去了商场底商的KFC,将手机开机,点了一份餐食独自坐着。手机开机后,望着几个来自他们的未接来电,发着呆。也许是某种巧合,坐下不久他们二人就来了这里,使我倍感尴尬。已记不清随后还发生了什么,只知道这次也像往常一般,因为所谓的“敏感心理”,搞砸了一次本可非常美妙的会面。

那么,未来呢?

截至这篇文章发出前,我已取得了来自他们的原谅。写到这里,我并不希望文章就终止在一味的自责中。固然心理和性格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,但如果每次仅仅是记录所谓的失败,那就成了所谓的自我循环。或许,我需要寻找一些可能的出口——哪怕再微小,也不至于永远困于原地。

现在,我在做的就是——不把别人当作情绪的垃圾桶。关闭这一糟糕的情绪出口,转而寻找其他可靠的出口。已经找到的出口有二:一是复活博客,通过文字表达的形式来宣泄积压的情绪;二是通过听音乐的形式来宣泄。对于第一个出口而言,我的文字略显稚嫩,有些十分奇怪的表达方式,经常写出一些加满了各种限定词与冗余词语的长难句,使得我不得不借助AI来改善我的文字;而对于第二个出口来说,则是靠着 Hitorie 这个乐队的乐曲,他们的那股疾走感和形乐实哀的风格吸引了我,让我得以彻底泄出积压的情绪,使我度过了不知多少压抑的夜晚。

我不知道这种尝试能坚持多久,也不知道它能改变多少,但比起什么都不做,它至少让我有了一丝对未来的希望:我仍有机会去修复、去改善,去成为那个更稳、更温和的自己。也许未来还会重蹈覆辙,但至少,现在的我,在慢慢学着停下来、去思考,而不是再完全被情绪牵着走。这样想一想,心里也多少轻松了一点。